Search

街頭的欄杆越來越多了,但會坐欄杆的人卻越來越少。佬編恐怕,坐欄杆現在已經是街頭上的集體回憶了。
  • Share this:

街頭的欄杆越來越多了,但會坐欄杆的人卻越來越少。佬編恐怕,坐欄杆現在已經是街頭上的集體回憶了。

細蚊仔既時候,覺得坐欄杆的人是最型的。就像年輕的馬龍白蘭度和占士甸一樣,坐欄杆的人彷彿永遠rebel without a cause,永遠都是larger than life。他們是小朋友眾所仰望的對象。

坐欄杆的人最令人濕透的,是他們那瀟灑而玩味十足的創造力。

循規蹈距的人不會坐欄杆,因為沒有劃好的位置令人焦慮;腦筋太慢的人也不會坐欄杆,因為他們總找不到舒適的位置和坐姿。

坐欄杆的人,是第一代的Parkour玩家,是創造性地使用城市的flâneur。會坐欄杆的人,是魯迅筆下把路走出來的那一群。

或許是佬編一廂情願,或許坐不到的欄永遠是最舒服的,但佬編實在不願看到坐欄杆的人消失。我偏執地堅信,坐欄杆的人並不會死,他們只是凋零。

坐欄杆的型,來自above average的體格,經典的港式80年代行頭,還有具創造力的靈活腦筋,三大元素缺一不可。想了解更多,請移玉步到佬訊Patreon: losuhnhk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